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生当复来归 (第8/10页)
道天堑。 他的意识越来越模糊,恍惚间他听见有人叫他的名字,“伍秀泉”,又或者是“42号”……不知道为什么,他竟害怕起来:他不怕死,他只怕他老了,变样了,到下头去,刘博兼认不出来他。 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传来。 “——叫医生!叫医生……” 这是他听见的最后一句话。 4. 首长这一觉睡了很久。 等他醒来时,天已经全亮了,病房外隐隐传来人们走动的声响。 “首长,您醒了?有哪里不舒服吗?”我看他睁开眼睛,忙凑过去观察他的状况。 这时秘书同志也进来了,我们俩都很紧张地看着他——他昨晚没吃安眠药,一觉睡到现在属实罕见。而首长才从睡梦中醒来,似乎还有些恍惚,只是缓慢地摇了摇头,把目光停留在了窗台上。几只麻雀正在外头叽叽喳喳,我以为他是觉得吵闹,忙想打开窗户驱赶。 首长却按住了我的手,“没事……”半晌后,他温和地笑了笑:“由它们去吧。” “那我拉上窗帘?” “不用。”他收回了目光,喃喃道:“我刚才,做了一个好长的梦啊……” // 他躺在一条陌生的河流里,望着所有的时间在他之上流淌。 第一次,他梦见一只夜莺来吻他。 那是在贝尔格莱德时的事。他那时住在弗拉基米尔的房子里——这位老绅士去了中国,因此就将乡下一套闲置的、带花园的房子让给了他们。因此,伍秀泉偶尔也会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去那度假。房子就建在多瑙河旁边的林地里,每日有许多水鸟掠过河面,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,那时他总在卧室的窗台上见到同一只夜莺。他曾经试过赶走这只不请自来的小鸟,可没什么用。 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是一位乌克兰人,她和伍秀泉平时也说俄语沟通。某天,他无意间在餐桌上提起此事,这位见多识广的太太是这样对他解释的:“皮达可夫先生,”她把面包切成两半,涂上黄油和蜂蜜递给他,“夜莺是种吉祥鸟,您一定是有好事将近才这样的。” “是吗?”外交官接过面包,疲惫地道谢,“希望如此吧。”那时他正因为国内热火朝天地批判“南斯拉夫道路”的消息而感到焦头烂额,有时整夜地睡不着觉。 “告诉您一个我奶奶那一辈人的传说,”她给伍秀泉的红茶里加入几块方糖,“基辅罗斯本来没有夜莺——是乌克兰人悲伤的哭声将他们吸引来的。这种鸟听见了众人的号哭,就唱起了甜美的歌,从那以后,人们才重新获得了快乐,”妇人看了一眼他紧缩的眉头:“总之,皮达可夫先生,它是个好兆头,或许,它也盼望着您能开心呢!” 抿了一口红茶,外交官望向窗外蓝色的多瑙河,过了一会,他漂亮的黑眼睛弯下来露出一个真正的笑:“嗯,我相信你,米哈伊洛夫人。” 夏天结束之前,那只夜莺依旧每晚在他的窗台上停留。 装着记忆的玻璃瓶从他眼前漂过去,他看见蓝色的多瑙河在转瞬间变成了黑海之滨的涛声。 “秀泉,别爬太高了!” 伍秀泉一低头,就看见刘博兼站在防洪堤下朝他喊。 “知道啦!”被海风吹得乱七八糟的青年朝底下的人挥挥手:“书记,我看见了——对面有一座岛!” 他继续赤着脚往前走。海岸防洪堤的水泥砖上长满了青苔,还覆盖着大小不一的牡蛎壳,走起来有些刺,然而内陆长大的青年军人每每见到阿纳帕那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,就像一只撒欢的小狗,兴奋得什么也顾不上了。 “走慢点,秀泉,”刘博兼不紧不慢跟在他脚下,偶尔提醒他两句:“上头滑。” 伍秀泉俯视着这位一向沉稳的军官,起了些恶作剧的心:“那我要是真跌下来怎么办?这么高,起码得摔断一条腿吧——” “小疯子,别闹了。”刘博兼无奈地仰头,顶着刺眼的阳光看他,“你不如跳下来试试,看我接不接得住你?”他朝年轻人张开双臂。 “真的?” “真的。”军官这时还空张着双臂,姿势莫名有些傻气,只是他脸上倒还挂得住。 “那我真跳下来了。” “好,我接着——” 伍秀泉没等他说完,就毫不犹豫地纵身从这两米多高的堤坝上跳了下来——军官的手臂果然稳稳地擒住了他,年轻人得意地趴在刘博兼肩膀上笑:“你看,我就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