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章二六零 来自前世的伯乐 (第3/3页)
宁,看到跟在周鞅身后,一瘸一拐进门的黄远岱,眼神微微有些异样。 双方见礼完,黄远岱却没有坐下的意思,第一句话就是笑着开口要酒,而且强调了非美酒不可。周鞅略感不安,连忙向赵宁解释,说黄远岱虽然不修边幅看着挺邋遢,嗜酒如命,但基本没有喝醉的时候,办事还是很牢靠的。 赵宁没有在意,挥手让人送了两坛美酒过来。 高兴的黄远岱半路截住,全都抱在了自己的怀里,咬开封泥旁若无人的灌了一大口,赞不绝口之余,提出要立马去刑讯方家管事的地方,还让赵宁叫人给他准备好笔墨纸砚。 从进门到离开房间,黄远岱虽然跟赵宁简单见了礼,但从始至终都没有敬畏赵宁的意思,哪怕他知道赵宁的身份与过往的战绩。 虽然他的举止异于常人了些,却也没有桀骜不驯、清高自持之类的言行,用玩世不恭、放浪形骸形容更为贴切,显得除了美酒对什么都不甚在意。走路的时候也不掩饰自己的瘸腿,一瘸一拐的很有节奏。 “还请宁哥儿勿怪,黄兄性情是有些古怪,但满腹经纶,才学十倍于我......”周鞅很不好意思,脸红的对赵宁解释。在他看来,赵氏的家主继承人,必然对礼仪规矩、个人修养很重视,可能看不惯黄远岱粗鄙的举止。 赵宁笑着摆摆手,示意自己不在意。 他当然不在意。 因为前世他们就是手足兄弟。 周鞅跟黄远岱是一起投军的,之后也一直在一起共事。赵宁能够跟仇恨权贵的周鞅做成朋友,其实是因为先跟无拘无束、重情重义的黄远岱结交了。 周鞅所谓“才学十倍于我”的话,当然是为了吹捧黄远岱,但后者的才能的确万中无一,不,更准确的说,赵宁前世也没见过第二个。 跟长于政务实事的周鞅不同,黄远岱的才学只能用天马行空来形容,他文采斐然,长于辩论,曾经在荆州之战王师弹尽粮绝之际,用一纸檄文几通演说,在三日之内为大军筹集了五十万石粮草,招募了七万青壮。 此人的军略也非同凡响,常有出人预料的用兵策略,给大军带来过不少胜利,也在大军面对十倍之敌的包围时,能够全师而退。 黄远岱大展拳脚的那几年,鬼才军神的名头响彻一时。 不过可惜的是,在大厦倾颓、大势已定之际,个人实力再如何出众,也无法扭转乾坤,只能苟延残喘,并最终成为皇朝覆灭的陪葬品。 前世赵宁无数次想过,若使国战开始之际,周鞅、黄远岱这类人就能身居要职主事一方,并获得皇帝的支持与信任,那么国战极有可能是另一种面貌。 中原大地人杰地灵,哪怕有繁重规矩束缚,也总有些人天赋灵秀,中原皇朝其实任何时候都不缺人才,也不缺顶级大才,问题只在于这些人能否身居高位,有左右国家命运的机会。 而在皇朝腐朽大厦将倾之际,掌握权力的往往是只会谄媚奉承、争权夺利的小人,真正的大才并不能站上拯救江山社稷的舞台。 因是之故,赵宁此番南行的一个重要目标,就是充当伯乐的角色,根据前世记忆收拢这些千里马。 他要让他们拥有跟前世不一样的命运,给他们一个不低的起点,让他们可以更早更好的在国战爆发之时,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学与手段,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自身完成镇国的终极使命!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