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(第3/3页)
朱祁钰忽然想起了心学里的这句话。 至善这件事,还是要从事物上出发。 没有物质基础谈道德,就是瞎扯淡,连文官都扯不出这种淡,因为他们也有生活。 朱祁钰打开了徐四七写的四火论。 徐四七识字,但是他的字并不好看,所以这本四火论,主要是翰林院、国子监,被处罚去劳动的进士、举人们写的。 事实上,国子监、翰林院的读书人,去石景厂做工,也是象征性的服苦役罢了。 石景厂们的工匠们,也不敢苛待他们,给读书人找点轻活儿,让他们干一干,多数是让他们在厂里做文书工作。 比如给工匠们上课、比如著书立传,总结工匠经验,写成书籍。 即便是这样,这些被罚了苦役的儒生们,也是怨声载道,说官厂让他们住了牛棚,吃了馊饭!是对读书人、对知识最大的不恭敬! 徐四七曾经专门为这件事申辩过,缇骑们悄悄走访调查过,通政司的七品参政议政朱祁钰,专门身穿常服,去看过,而且不止一次。 只不过是儒生矫揉造作罢了。 读书人和知识,在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地位都很高,工匠们在他们眼里就是低贱之人。 在大明朝,成为秀才之后,就有见官不跪的特权,月给米六斗,这种社会地位,工匠苛刻的对待秀才举人? 工匠们领了劳动报酬,也是让孩子读书识字,考功名,这才是正途。 刘老七的四火论,总述了四种金属热处理的方式。 退火,随炉冷却,是不接触空气的冷却法,主要是转炉使用,而且不常用,在实际生产中,常用正火。 正火,就是空气冷却,是一种最常用、最普遍的冷却方法,正火钢材有一定的韧性,机械性能有所提高,比退火更加容易切削。 淬火,用水、油、融铅等物让钢材快速冷却,主要为了提高硬度和耐磨性,常用于打造长短兵。 淬火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,工匠们是什么都想试一试。 有工匠提议用五谷轮回的尿液淬火,然后整个车间弥漫着一种令人作呕的味道,那天整个车间都没人吃饭,那个味道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。 刘老七第一次只拿到了头功牌,自然是有点不服气,他一直在潜心钻研,终于制备了一种簧钢。 这种簧钢可以大范围用于火铳的燧发装置之上,燧发火铳大规模列装成为可能。 簧钢的发明,正是跟热处理的第四种方式有关,回火。 回火,顾名思义,就是再加热工艺,目的是增加韧性。 铅融化后充当淬火液,钢料从铁炉之中拉出,在铅液中淬火,然后再将钢料加热到中等温,保温大约一个时辰,从炉子中取出来,再经过正火,也就是空气处理,得到簧钢。 回火的炉温很难控制,所以簧钢的产量并不是很多。 因为这种回火,温度很容易产生不可逆的回火脆性,只能回炉重锻了。 度数旁通,是一种算学的思维方式。 石景厂还在研究,但是能有限的制作簧钢了,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,慢慢**工艺成熟即可。 等到晚上的时候,朱祁钰就拿到了十丈长,切割成一尺、一分宽的簧片。 还带着一个一分宽的卡尺,兴安拿着卡尺,挨个把这些簧片检查过了,分毫不差。 石景厂有恭敬之心,陛下对石景厂的工匠极好,这是第一次陛下私求,石景厂上下不敢掉以轻心,只用了一天就得到了陛下索要的簧片。 至于蛛丝粗细的簧丝,石景厂真的做不出来,那真的太难了。 朱祁钰夹起一片簧片,对着轻油灯看了许久,的确是好物,质地极为均匀,弹性十足。 但是怎么卷?卷成什么样?这就需要朱祁钰自己去想办法了。 朱祁钰知道原理,但是他不知道卷成什么样。 他试了几次,最终放弃了,因为随便卷一卷,并不能用于计时。 朱祁钰只好暂时放下,好好研究下,到底应该卷成什么模样。 次日,是大年三十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