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责众,冤魂何以慰藉! (第3/3页)
田秀吉已经死了,群龙无首,天赐良机。 倭寇之乱不在列岛,而在倭国本岛! 想要进攻倭国本土的可不止户部尚书金濂,还有后来人,金学曾。 可惜金学曾的想法,最终没有实现,万历皇帝觉得倭国那么远,见好就收,这也是当时朝中东林党人的一贯想法。 而且播州杨氏的叛乱紧随其后,让金学曾进攻倭国本土的计划就此搁置。 金学曾反对张居正革除地方私塾的原因,和王卺的意思一样,法不责众。 但是李宾言却是笑着说道:“王侍郎,他们就是仗着法不责众这四个字,为非作歹,大明从无法不责众的说法。” 王卺疑惑的说道:“那怎么责罚?” “李巡抚,舟山英烈祠修好了,请李巡抚前往。”一个掌令官打断了王卺和李宾言的辩经。 李宾言站起身来,端着自己的腰带,走出了松江市舶司,向着码头方向而去。 大明的军队在府衙之外,旌旗招展,李宾言端着自己的腰带,缀有带銙,比腰宽,大明官员的腰带,是用来端的,不是用来系的,是一种礼器。 这个腰带其实并不方便,已经在永乐年间沿革为了束带,方便大明官吏使用。 但是出席重大祭祀活动的时候,大明的官员,还是会把这个大一圈的腰带拿出来,表示庄重。 李宾言一步步的走向了舟山海战英烈祠。 这里埋葬着舟山海战的死难军士,入土为安,舟山海战,沉了两条斗冲,三条艨艟,有四十七人死于海中,尸骨无存,这四十七人只有衣冠冢。 还有两百二十一人,死于攻城,虽然海贼的抵抗意志极为薄弱,但是在攻城、入城之后,还是有死伤。 还有三百二十人,并没有死在战争之中,而是死在了海战之后的庆功犒赏大宴之上。 法不责众,冤魂何以慰藉! 舟山英烈祠修建在大明修市舶司的水利工程圆湖之侧。 大明的商贾在入港之后,都会到这圆湖的周围下榻,等待市舶司的查验,这圆湖周围的店铺皆为公有,隶属于松江市舶司,方便管理商贾,又叫万国城。 圆湖有沟渠通往杭州湾,船舶停靠在码头,万国商贾,不得入码头,直接乘平地船,前往圆湖万国城。 而在舟山英烈祠,就竖立在圆湖的码头位置,过往商贾,只要驻足,都能看到这处英烈祠,英烈祠的后面是连绵的墓碑。 李宾言端着自己的腰带,走向了英烈祠,两侧站满了大明的军队,旌旗招展,而在军卒之后,是大明、倭国、朝鲜等国商贾,大明反复三令五申,破坏英烈祠,立斩不赦。 李宾言、李贤、王卺、陶瑾、马云、陈豫、徐承宗等人,向着英烈祠而去。 李宾言点燃了香烛,插在了祭祀用的铜鼎沙坑之中。 徐承宗看着八角亭,举起了手,用力的挥下。 位于两侧的大明仪军,将手中的仪刀交给了旁边的人,举起了手中的鸟铳,对空放枪,后退三步,第二队仪军举起了手中的鸟铳,再次对空放铳,而后后退,第三队仪军再次高举手中鸟铳,第三次放铳。 号角声、鼓声震天,但是站在英烈祠前的大明军队的声音更为响亮。 于谦当初在土木堡祭祀的时候,哼唱的那首挽歌响起。 “万人一心兮,泰山可撼。” “惟忠与义兮,气冲斗牛。” “主将亲我兮,胜如父母。” “干犯军法兮,身不自由。” “号令明兮,赏罚信。赴水火兮,敢迟留?” “上报天于兮,下救黔首!杀尽敌寇兮,觅个封侯!” 一曲忠魂的挽歌,在整个万国城响起,李宾言拿出了一壶好酒,洒在了忠烈祠前。 舟山海战一共死难不足三百人,大获全胜之后,死于jianian商之手就有三百二十人。 让李宾言如何法不责众? 若真得是宽宥,让李宾言如何为这些忠骨刻石记功?让李宾言如何面对大军的父母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