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责众,冤魂何以慰藉! (第1/3页)
「察类」是为了「知其然」,解决「是什么」的问题,属概念论研究的范围: 「求故」是为了知其「所以然」,解决「为什么」的问题,主要属于判断论研究的范围; 「明理」是为了知其「必然」和「当然」,主要解决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怎么办的问题,属于推理论研究的范围。 「寻道」是知其然、知其所以然、知其必然和当然之后,如何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的范围。 当然,四者又是密切相关,互相包容的。 比如,要「察类」,就须认识事物的本质,否则就难以区别其类别; 而要认识事物的本质,就必须「求故」; 而要「求故」,就必须进行判断和推理必须「明理」。 但心学又提出了,明明德到至精至一,然亦未尝离却事物,事事物物皆离不开现实,真实,所以要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,便是「寻道」。 胡濙在总结了陛下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之后,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翻译,制定了朝廷奏疏的范本。 一本奏疏,要从这四个方面去论述。 大明朝的奏疏是有格式要求的,这也是礼部的工作,大明朝的朝臣们,在上奏的时候,必须从这四个角度去讨论问题。 这是仁义的一部分,陛下提出纲领,胡濙负责翻译,礼部诸官负责推行宣谕,吏部负责督促,文渊阁负责考成。 所以,朱祁钰已经很少看到让他啼笑皆非、胡搅蛮缠的奏疏了。 他现在手中这本厚厚的万言书,是他自景泰元年提出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之后,收到的最离谱的奏言。 不读书的兴安,都觉得这万言书写的全都是废话,但是通政司的职责就是保证每本奏疏都能被陛下看到,使陛下不受到蒙蔽。 王文将这本万言书送到了陛下的御前。 文渊阁的秘书郎们对这本万言书的贴条也是…废话连篇。 兴安说自己不读书,但是也知道他们说的是错的,意思很明显,上万言书的人,是又蠢又坏。 朱祁钰笑着说道:“朕就当看笑话看啊。” 做皇帝一点都不苦,但是做皇帝不能做乐子人,做乐子人就成了别人的乐子了。 朱祁钰并不认为皇帝是个苦差事,他就是觉得做了皇帝之后,乐子少了些罢了。 南衙那帮人的乐子那么的短暂,朱祁钰终于又看到了乐子。 兴安沉默,作为大珰,让陛下从这种事上找乐子,是他的失职,他应该想办法给陛下找点乐子。 女人?玩艺?音乐?诗词歌赋?还是书画? 好像都没什么意思。 兴安灵光一闪,钓鱼! 钓鱼好,再找几个水性好的缇骑,带着芦苇杆潜伏于水面之下,去集市上买活鱼,给陛下挂钩就是了。 真正的钓鱼,还能让陛下钓不到鱼不成? 朱祁钰看着脸色变化的兴安,嗤笑的说道:“你这是在想什么呢?” “没,没想什么。”兴安笑意盎然的说道。 朱祁钰点着那本万言书笑着说道:“这一千三百名士子,交给礼部去核查名录,但凡是有功名在身,哪怕是禀生也给他把功名革除了,永不叙用。” “再送马鞍厂,挖一年的煤吧,也让他们尝尝这个穷民苦力的滋味儿。” 革除功名,是祖宗之法。 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,叫禀生,又称廪膳生。 大明的府、州、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,补助生活,名额有定数,每月给禀米六斗,也是有特权的,见官不跪,就是秀才里那群拔尖的人。 朱祁钰这个打击面不可谓不广,参与万言书之人,连秀才的名头都不给。 大明的廪膳生是有人数规定的,府衙是四十人,州学是三十人,县学是二十人,大明三条腿的蛤蟆,真的不太好找,但是两条腿读书的人有的是。 既然他们参与这等事,朱祁钰直接将他们的功名给革除了。 大明朝给他们俸禄,每月六斗,真的不算少了,陶渊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