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车诣阙,上书鸣冤 (第1/3页)
费亦应犹豫了许久,拿出了一本写好的题本,放在了李宾言的桌前。 这本题本是他早就写好的,有投献之嫌疑。 不过费亦应现在是裤裆糊黄泥,不是屎也是屎了,他连夜写了这题本,就是提醒李宾言,小心一些。 李宾言拿起来看了许久,嘴角勾出了一抹笑意,他似乎对这件事不是很在意,而是笑着说道:“费商总要什么?” 费亦应大声的说道:“船引勘合。” 李宾言拿着手中的题本,点了点头,费亦应是个商人,若是无所求,那才是咄咄怪事,他拿着那本题本放到了一旁,笑着说道:“正经生意?” “那不正经,李巡抚也不让干不是?”费亦应松了口气。 李宾言想了片刻说道:“费商总,莫要自误啊。” 费亦应瞬间惊出了一声冷汗,赶忙说道:“船引勘合,我不要了。” 这莫要自误四个字,直接差点吓得费亦应当场去世。 大明朝的官员什么时候这么狠了! “费商总误会了,正经生意就好。”李宾言算是答应了下来,这次大规模的抓捕,也的确影响到了一些三桅海船勘合的发放。 费亦应以为他过了界,他用自己的题本换船引勘合,这是官商沆瀣一气,乃是陛下忌惮之事。 他其实误会了,李宾言说的莫要自误,自然是让费亦应做生意做的干净一些。 费亦应这才松了口气,他有点好奇的问道:“李巡抚不担心吗?” 李宾言点了点手中那份题本,满是奇怪的说道:“你说这个?不是什么大事。” “我今天见你主要是想说一下船引勘合之事。” 李宾言叮嘱了费亦应许久关于正经生意的范围,尤其是买得吴船载吴女这种事,若是被发现了,那那是必然要挨重拳的,陛下对这种事很在意。 费亦应走了。 李宾言并没有多看几眼那本题本,费亦应要说的,李宾言早就知道了。 在动手抓人的时候,李宾言就想到了会出事。 乡贤郡望们,准备行动了。 汉朝的时候,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,上书的人,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,比如东方朔就是去公车府上书,整整三千多条竹简,汉武帝看完东方朔的竹简,任命东方朔为郎官。 公车诣阙上书,是中原王朝自汉朝之后,一项十分传统的政治活动。 呜冤重审和民众上书诉说请求的重要场所叫做阙门,公车府衙门就在这里。 公车诣阙,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变为了金鸡、登闻鼓、肺石、谤木四种制式。 金鸡,多数都是群臣诣阙上表,登闻鼓用于诣阙鸣冤。 费亦应的题本里就提到了一个正在酝酿的风暴,民变。 具体而言,就是社会活动家们,看到了李宾言如此暴行,派兵抓人,必然要想办法去鸣冤,所以「自发」的聚集在一起,然后为这些被抓捕的人「诣阙鸣冤」,也自然会有人找到李宾言「痛陈利害」! 等到这些啸聚之人越来越多,事情越闹越大的时候,陛下只能杀掉李宾言去平息民愤,否则就只能派出大军进剿平定民愤。 公车诣阙上书,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。 李宾言并不是很在意,他事情很多,没工夫跟这些社会活动家们闲扯淡。 在大明,社会活动家,就是各种诗社的笔正和诗豪。 大明的科举是一项很重要的国策,为了应对科举,会形成种种诗社,比如长洲社、凤阳社、汝安社等等,这些社往往带有很多地方特点。 这也是大明乡党结党的重要途径。 凤阳诗社的十四位笔正《布仁行惠议》,要求朝廷以壮士断腕的决心,割让大同、宣府两镇,换回太上皇朱祁镇。 而大明精锐刚刚折戟,应该答应瓦剌人的要求,不兴刀兵,给以岁赐。 换回太上皇,立刻南迁,方能避免亡国之乱。 当初那十四位笔正以「外其身而身存,后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