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! (第1/3页)
“好了,南直隶的拆分已经势在必行,孤以为,此次叛军合力,未尝不是南直隶的势要商贾合力。” “如此教训,陛下亲征南下数月不归,孤以为应该吸收教训,拆分南直隶之事,孤持赞同意见。” 朱瞻墡的气势一变,坐直了身子说道:“眼下更重要的是贵州、湖广土司之事。” 朱瞻墡为和立刻就从襄阳府直奔北直隶了呢? 他的嗅觉是极为灵敏的,他对湖广、贵州了解极深。 王骥用王振,而非王振用王骥,乃是安远侯柳升南征回来的判断,这事在朝堂上也不是什么机密之事。 湖广、贵州、云南、缅甸等地的宣慰司,一直是朝廷心腹大患。 四次平定麓川,粮饷周转半个大明,历时十几年的时间,这些宣慰司,如何治理,是摆在案头急切的问题。 广通王谋反可是和三苗寨一起,号称四十万苗兵,虽然最后一个苗兵也没响应,但是大明在这些地方的统治,太过薄弱了。 难道仅仅凭借黔国公去镇守吗? 大明的政令也应该跟进。 朱瞻墡郑重的问道:“手下那问题,陛下要让改土司世官为流官,这些流官,谁去做?” “九溪十八洞之地,素来险恶,民风彪悍,治理不易。” “我们派过去文进士,手无缚鸡之力,若是让举人、进士前往,他们愿不愿去?” 朱瞻墡人在襄阳,太了解长江以南的土司世官,如何作威作福,而且人家作威作福了千余年,对大明的朝政也是爱理不理。 他从襄阳府逃跑,是因为他知道,跑的慢了,真的有可能会死。 胡濙叹息的说道:“永乐十一年,太宗文皇帝废思州、思南宣慰司,也不是没想过让流官去代替世官,但是朝中文进士多不愿往,此事作罢。” 强扭的瓜不甜,甚至可能是个生瓜蛋子。 当初土司世官改制推行了一半,设立州府县,但是并未形成实质性的管理,因为没有流官愿意去九溪十八洞之地。 与其不情不愿,还不如维持土司现状。 “派举人前往吧。”朱瞻墡提到了另外一个想法,举人在大明可以做官,但是一般也就是做到知府就到了天花板了。 土司世官改流官,举人前往,自然是拨开举人做官的天花板。 从朝廷选才这件事上来看,苗疆民风蛮横,如果能从苗疆颇有建树,其才情和能力,定然不会差。 九溪十八洞擅长养蛊,从这地方养蛊养出来的官僚,那绝对称得上蛊王了。 江渊作为兵部尚书,开口说道:“我们应该给每位前往土司任流官的举人,配一名掌令官,一正一佐贰,这样一来,举子内心对于安危也安心些,同样,也更方便牧民之事。” 胡濙众人听到这里不住的点头,这是个好去处。 朱瞻墡忽然转头问道:“罗长史,若是有掌令官跟着,你愿意去九溪十八洞为流官吗?” 罗炳忠认真的思考了半天说道:“臣愿往九溪十八洞,但是得有兵,如果掌令官只负责宣谕牧民,那也无用,没有军卒傍身,土人何惧流官、掌令官呢?” 罗炳忠的这个意见,让在廷文武思考了许久,最终朱瞻墡笑着说道:“这是国朝重事,还是上奏陛下定夺的好。” 掌令官掌兵,治理当地土人,是掌义勇团练,还是掌管精锐,掌管多少戎兵,都要仔细商议。 朱瞻墡开口说道:“本身都司有兵,具体掌兵几何,还需因地制宜,有的地方熟苗多,生苗少,自然兵寡,有地方熟苗几乎没有,那自然需要兵众。” 诸多臣子俯首说道:“殿下高见。” 朱瞻墡继续说道:“那么第二个问题,湖广、南直隶要设立大规模的农庄法,陛下出了近六万顷田亩,倒是够用了,我们应该让这些农庄在各省连成一片。” “这样方便垦荒也方便吸纳投效百姓,这件事需要府州县通力配合,难办啊。” 王文想了想说道:“其实可以纳入考成,一年之内,将这些庄子建起来,依旧采用京畿、靖安、山外九州、福建之法,以掌令官掌三到五里为佳。” 文渊阁和吏部共同执掌考成之法,吏部考察天下百官,文渊阁考察六部。 王文以为以考成法为主,推广政令最佳。 “吏部没问题。”王直直接表态点头说道:“就以这次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