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税十抽一,给银再减四分 (第3/3页)
br> 但是到了这里之后,他才知道,其实相比较朝廷,山东地方比朝廷更加讨厌孔府。 哪个官员被头顶上这么一尊大庙压着,动弹不得,三年大计,次次下下等考评?升官不得,心里能乐意? 在朱祁钰没有打掉孔府之前,山东头顶上有两片天,一片是皇帝,一片是孔府。 事实上,朱祁钰除掉孔府,整个山东地界上,很多问题,都变得容易了起来。 比如为祸许久的响马,终于慢慢变成了过往,在大军反复征讨,地方官员反复宣谕劝响马下山之后,山东地界这两年安稳了许多。 更何况,陛下带来了密州市舶司,大大的解决了山东百姓生活困难的问题。 比如米粱价格,在密州市舶司设立之前,山东一石米大约四钱银左右,现在降到了三钱银,商贸活动变得频繁了起来,工坊也变多了。 即便是未作之民、游堕之民,无地也可以前往密州市舶司周围的工坊谋生。 李宾言拿着一本厚厚的奏疏说道:“陛下,密州市舶司今岁已有七十四万两银结余。” 朱祁钰拿过了账本,李宾言半年赚了七十四万两。 大明的朝贡贸易体系,分为了朝贡、贡舶、商舶三种模式。 其中朝贡是到京师的会同馆开市,大明朝和朝鲜、琉球的关系最好,朝鲜琉球每次朝贡会同馆皆开市,这部分是大明朝亏钱的部分,厚往薄来,以示朝廷怀柔天恩。 但是朝贡之物为一份,那么贡舶就为十份。 那么贡舶之物,大明朝是赚钱的。 朱祁钰非常满意李宾言的工作,他笑着说道:“洪武十七年太祖定下贡舶抽分,曰:凡海外诸国入贡,有附进私物者,悉免其税,其诸番国及四夷土官朝贡,若附至番货,欲与中国贸易者,官抽六分,给价以偿之。仍除其税。” 因为番国不见得有银或者铜钱支付,为了方便贸易,贡舶每百分实物,抽六分实物充税。 抽分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税收吗? 大明朝贡体系从不赔钱。 朱祁钰笑着说道:“今定下商舶税十抽一实税,若给银优蠲四分。” “李御史做的不错。” 但是过往商舶疏于管理,密州市舶司给船证勘合,只要肯缴税,都算是合法生意。 李宾言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允许商舶有火器、火炮等物,只要入港遮掩,大家都当无事发生。 这种做法是因为大明失去了最强大的海军,保障不了商舶的安全,还不让商舶自保,那就是让商舶死啊。 朱祁钰对商舶的管理是抽分加征税两种做法,一种是十抽一,百份抽十份。 若是有银子支付税款,那就更好了,可以减免四成的税赋,百分之六的税,已经很轻了。 因为实物扑买会有人上下其手,押解入京也会有很大的损耗,若是折银,朝廷实际所得也超过了实物扑买。 李宾言说起了一件趣事,笑着说道:“最近很多本来去宁波市舶司的商舶,都到了密州市舶司,这好一阵忙活。” “据说李贤为了筹措军费资财,定下了的税是五抽一,海贸多三桅大船,二十分税和六分税,差距实在是太大了,商舶一窝蜂,全都跑到密州来了。” 李宾言满是笑容,那帮反贼只觉得皇帝苛责,却连密州市舶司的纳税细则,都未曾解读过。 造反之后,才发现,需要纳的税多得多,不得不到密州市舶司来。 朱祁钰愣了愣,点头说道:“朕还奇怪,为何这景泰三年突然商舶就暴增了近千条船。” “臣请二十万银币,扩建码头船舶,有点不够用了。” 朱祁钰摇头说道:“一律送往京师,待廷议之后,由户部给银。” 严肃点,他在亲征呢! 自然不处理政务,全都送去京师便是。 李宾言无奈,他还以为面圣之后,能简单些,结果还是得去朝廷跑一趟手续去。 这不是绕了一圈,多了道手续吗? 但是制度就是制度,建立就是要大家都遵守,朱祁钰既然让朱瞻墡监国,自然是让他处理政务。 李宾言香了许久说道:“陛下,密州宝源局,最近更换银币的倭银陡然增加了五成,臣怀疑,其中有南方叛军押解银两,更换银币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