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书(均订加更) (第2/2页)
是大明最大的刻书、印书的机构。 朱祁钰另外一本书则不是他写的了,而是算学。 元朝时候,是数学鼎盛的时代,流传下来的算学极多,朱祁钰挑选了大约相当于后世小学文化程度的《算学》。 朱祁钰给百姓们第一次发的刊物就两本,语文和数学。 只是为了让他们读书识字更简单些,能够把事情写下来,看得懂的地步。 第一阶段的教科书,朱祁钰已经做在了前面。 于谦点了点头说道:“陛下,臣已经没什么疑问了,只需要一道圣旨,山外九州就可以做了,京师这边稍微复杂点,臣会亲自盯着的。” “不过如果一旦开始,就没有回头路了。” 开弓没有回头箭,直到现在,朱祁钰一句话,就可以收回成命,一句话就可以让这个政策戛然而止。 但是朱祁钰并不怕承担责任,他摇头说道:“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 守旧者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,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。 朱祁钰表示了坚决推行农庄法的决心。 土地兼并是一种王朝避无可避的问题,他的集体农庄法,有可能会人亡政息,更有可能像军屯法一样败坏。 但是能拦住一点点国朝向下滑落的趋势,他就会去做。 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,那就必须做些什么。 朱祁钰犹豫的说道:“要不要让杨王回宣府?朕总觉得那边得有人压着,杨王在京,如同猛虎入笼,他在朝堂上也很少说话,自己也不自在。” “瓦剌人的狼子野心朕是知道一些的,杨王在宣府,朕才会安心许多。” 于谦左右看了看,有点含糊的说道:“这事,陛下应该和杨王说。” “听言之际,宜加审择,言果当理,虽刍荛之贱,必从之。言苟不当,虽王公之贵,不可听。” “在京文武衙门凡有内外军机及王府切要事务,陛下一言而决,何须问臣。” 于谦的意思是听取谏言的时候,应该加以审择选,如果有理,即便是割草打柴之人,也要听从,如果不当,虽然王公之尊贵,也不能听。 在京文武衙门,内外军机,王府切要事务,都是皇帝的事,不应该问他这个臣子。 这话谁说的? 当然不是于谦说的,是太宗文皇帝朱棣告诉朱高炽的圣训。 朱棣规定了一个皇帝的权责范围,哪些事儿皇帝必须做,哪些事儿,皇帝可以交给臣子做。 臣子插手了皇帝范围,那就是僭越,砍了都是轻的,全家蒙难才是正解。 “杨王说等于少保回京再言此事,看来少保是同意朕的想法了?”朱祁钰点了点头。 其实在多数朝臣的眼中,杨洪领着的兵,是一股抗衡于谦统领京营的重要力量,这也是于谦含糊其辞的原因。 但其实朱祁钰却清楚的知道,防备于谦,还不如想想怎么君圣臣贤,更可靠些。 猜忌来,猜忌去,空耗彼此的信任,还没个卵用。 好好练兵,哪天把瓦剌车平了,再讨论抗衡之事,才是正道。 最主要的是没必要,于谦和他朱祁钰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,他们都想大明革故鼎新,让大明变得再次伟大。 志同道合,就没必要猜忌,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,既然选择信任,朱祁钰就不会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,去选择怀疑。 如果哪一天,于谦真的反了呢? 那朱祁钰就会自认倒霉,承认自己看走了眼。或者自己大约到了比朱叫门,还要差劲儿的地步了。 连用人,尤其是像用于谦这样的臣子,都缩手缩脚,还做什么皇帝呢! 干脆引颈待戮好了。 “陛下以为这京师之战,打的如何?”于谦忽然说起了另外一个问题。 朱祁钰言简意赅的说道:“好!” “好在哪里呢?”于谦再问。 “好就好在,大明赢了,而且是大获全胜!”朱祁钰十分肯定的说道。 大明赢了,这就是关键,失败者,连呼吸都是错的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