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照夜(二) (第1/1页)
照夜(二)
顾秀等在此处已经两个时辰。 齐家这一代的长子齐景是个才智平庸之徒,远不及其师弟方锡得父亲欢心,此时正有些局促地坐在主位,“家父实在是病重不能见人,首相大人公务繁忙……还是早些回去吧。”他实在不大会推拒人,何况眼前这位顾相一看就不大好相与的样子,无论他想什么办法推诿,对方都能轻描淡写地把他费心想的托词打回来。他口焦舌燥地说了一个多时辰,眼见天色将暗,外面淅淅沥沥地飘起了小雨,顾秀却仍不肯起身挪步,只得道,“眼下时候也晚了,顾相如若不愿走,便在府中用些晚膳如何?” 顾秀面含微笑,尚未答话,后堂中就蓦然走出一人来,高挑瘦削,正是回京为祖父侍疾的齐蓁。她身上照旧作简素的江湖人打扮,鬓发微湿,一缕缕地搭在额角,目光在堂中众人身上扫了一眼,向齐景欠身行礼,“伯父也累了,请到后面去歇息吧,我在此处作陪便是。” 齐景连忙称是,起身向顾秀告罪退下了,顾秀起身还礼,待转身去看齐蓁,却见她也并没有坐下的意思,和顾秀在堂中相对而立,目光如炬,全无昔日温和慈爱之意,“顾相今日到此,想来是有什么军国大事要商议?” 顾秀轻轻咳嗽了两声,道,“辅国公家眷羁押大理寺的诏令,是齐老在内阁上签发的。但其家眷中有一人如今性命垂危,故我来此特请——” “顾相不必开口了,”齐蓁直接打断她,言语中隐隐已有怒意,“家翁年事已高,本就体迈病弱,今晨起昏厥不醒,我齐家上下无不为之惊痛惶恐,数位叔伯长辈在堂屋中侍疾,而家翁连一言半语都不能吩咐。当此悲痛之际,顾相却拿着什么大理寺诏令前来驳回,且不说老人病重不能起身,便是因故不能见客,也没有强自上门的道理,这便是顾家做客的礼节么!” 顾秀被她这一通疾言厉色说得心中茫然,道,“师叔,我不是……” “我当不起顾相这一句师叔!”齐蓁微微冷笑,“不疑,你也算我看着长大的孩子。但辅国公率兵夜闯城门,京中人人尽知,行如此悖逆之事,便是将他家人尽数斩首也丝毫不算重典。你既已为内阁之首,当朝宰相,对此事有疑问待开朝后批驳回去就是,何必要赶到我齐家来,催逼一个病人起身为你做事?” 顾秀低声道,“师叔,我有我的苦衷。只求你让我进去见齐老一面,我有一个朋友因此事已然命在顷刻,若非如此,我也是断然不会来相烦的。” 齐蓁冷笑道,“我怎敢拦首相大人,您既然谁的话也不信,非要自己进后堂看看不可,那便请进去罢。”语罢闪身让开,自往前厅去了,独留顾秀一个在原地怔怔站了片刻,方才对一旁的侍女道,“劳烦姑娘领路。” 天色压得更暗了,京城中的雨,从来是夜愈深则下得愈大。侍女撑起竹纸伞,领着她穿堂过屋,齐家上下一片静寂,花影掩映处是点点朦胧灯火,在雨中显出微弱的淡黄色光晕。凉意透骨的风声从廊下掠过,顾秀忍不住轻轻咳嗽起来,那侍女回头恭敬地道,“大人请稍安,前面就是了。” 顾秀点点头。天地静默,除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之外似乎再无别的声响,她循着记忆中的路从半开的仪门绕进去,正是齐老所居的诚熙堂,匾额依稀可见,是当初怀陵女帝所赐的御笔,显示出历经四朝的沧桑。 那往日松竹丰茂的院中此时一片萧瑟,当庭站满了前来侍疾的齐家子弟们,昏黄迷离的冷光下看不清衣衫也看不清面容,宛如一柄柄持伞的泥塑,浑无知觉地伫立在冷雨中。持伞的侍女朝前迈出一步,却见顾秀仍立在原地,并不动作,回头诧然道,“您不进堂中看看么?” 正堂的屋门是打开的,厚厚的风幔从上面垂下来,昭示着此地有病之人的身份。两个较为年长的齐家长辈站在门边指挥若定,不时有下人捧着水盆或是其他东西进出,杂而有序。顾秀立在原地静静看了片刻,鱼贯来去的侍从并不为她的到来而惊诧,也没有一个人停下匆匆的脚步。檐下雨线纷乱崩落,汇入引水的沟渠,复又滔滔奔向了无边际的幽暗。顾秀只觉身上寒风吹来的雨丝愈来愈冷,一分分连心都冷下去。 她转过身,也不曾顾及那侍女在耳边的连声追问,一步踏进回廊下冰凉的积水里,沿来路走了回去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