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二十六 治水 (第2/2页)
第一关冲毁的就会是邺城。 其治理难度可见一斑,不然也不会成为困扰丹帝几十年的难题。 朝廷抗洪总把视线放在封堵上,可邺城地势独特,河水倾泄而下,水流湍急,击力过强只一味封堵没有用,或许从疏浚下手更适合? 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,就是这个理子。 她把这点告诉冯静,又详细介绍了她法子,冯静到底经验足些,受姜禾启发后还提出了不少完善不足的地方。 二人谈的投几,竟没注意到秦柯何时提着食盒进来。 “殿下、冯大人用些点心吧。” 他将食盒里的点心取出摆好,才叫二人。 “知道了,你先出去吧。”姜禾头也未抬拿着竹笔在纸上涂画。 殿下饿了自会吃的,秦柯并不强求,回了声“是”便轻轻退出。 可惜直至黑夜二人都没动那盘点心。 事实证明,人做事做到忘我时,是感觉不到饿的,经过不断修改,二人最终决定改“堵”为“疏”,采用“高处凿通,低处疏导”的治水思想,疏通河道,拓宽峡口,让洪水可以快速通过;开凿新的河道,将洪水从大陆引入东部海域。 疏浚的法子有两个,其一是在洪水聚集之处,开挖出一条新的河道,将洪水引往非农田、人员聚集的地方。 其二就是浚深、加宽和清理现有河道,让河道变得更宽,更深,继而减轻防洪堤的压力,同时让洪水可以加快通过,避免出现决堤。 姜禾作为现代人,封堵和疏浚是她先辈治理水患常用的手段,所以她知道此法可行。 只是在这里,疏浚之法还从未有人做过,冯静心里多少有些没底。 毕竟对于这个世界来说,她们在搞一个很新的东西。 但当她和姜禾四目相对,心中忽然升起一股肯定,如果这个人说行的话,那就一定行。 治水自古就是一项劳民伤财的难事,做得好功在千秋,做不好百姓必要埋怨,失了民心。 百姓的心情姜禾明白,辛苦付出数年才建起的堤坝,一次洪水便被冲的面目全非,良田、房屋甚至性命都被河水吞没,她们能怎么办? 怨天怨地怨朝廷,更怨自己命不好。 于是,起义爆发,谁想一出生就比旁人低贱?服徭役、收米粮、一辈子小心翼翼在尘土里都畏惧脏了贵人的衣角,碰上贪官污吏更是一口热乎饭也吃不上。 家被冲没了,孩子夫君齐齐饿死她们还怕什么,没了软肋,那就反吧,反正这样活着也是遭罪,到不如搏一搏。 所以呀,可不要小看治水,若是成功,泽河流域的人便会牢牢记住她们的恩人。 这年夏天,姜禾以朝廷之名征发数十万青壮民工开启耗时八个月的治水之路。 八个月之苦,福泽百年。 百姓本不愿再信朝廷,可姜禾破河神娶夫之事,还有以性命立誓的事都传到众人耳里。 皇女的话到底有些份量,加上她处事方式受百姓认可,她们也还没到破罐子破摔的地步,便听从了命令。 这些人多是泽河流域的居民,为自己家园劳役,如何能不用心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