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70 (第2/2页)
br>6.考试前一天,会张榜公布座次,考生必须‘按榜就座,不得移易’。()7.衡鉴堂的这一名字借用自的,作用如文中所述。8.特奏名制:对经年累月考不中的人,宋太宗发明了这么一个安慰的赐科班仪式,含金量就可想而知了……()第四十三章等所有应举人都在各自的座次上落座,还要那么一小会儿,陆辞就如其他人一般,先有条不紊地将文房摆上案桌,试纸估摸着取出三分之一来,整整齐齐地铺在上头。比起别人,陆辞只多了两个小步骤:一是略微在案桌上施力,确定不会摇摆;又检查座位四方,确定并无有心人遗留的纸团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陆辞便一撩襕衫前摆,不急不慢地落了座,根本不像别人一样不安地东看西看,只静静地闭目养神起来。——哪怕意义重大,也只是初试的第一场而已,不必患得患失。大不了就是当回陪考的,吸取经验,下次再战。也未让陆辞久等,监门官很快就完成了按姓名引入所有应举人的工序。启用旧官舍做贡院的好处,这会儿又显示出来了。不但桌椅房室都是现成的,空间还足够大,可供间隔就坐,稀次列席。再待吏人将试题迅速发放下去,燃起计时的香,又摆好备用的水漏后,考试官便沉声告知,考试开始了。头一日考的三场,分别为诗、赋、论。一翻开省题诗、律赋和论策的命题,陆辞就意外地挑了挑眉。出的分别是,和。这不是开门红,而是开门红中的三连中!要知道,不论是当朝贡举的省题诗也好,律赋也罢,命题范围都极广,堪称天马行空,毫无禁防。陆辞为摸清其出题规律和范畴时,就翻遍了手头能找到的前些年的旧试题,结果发现,既有中规中矩出自文选的,也有出自当时时事的,全取决于考试官的倾向。自由度太大,就意味着难以提前着手准备,这点不知让多少应举士子呜呼哀哉,却又不敢抱怨。除极少数人自身诗赋才华着实拔群,或是运气绝佳能拿到练过及顺手的题目的那些外,大多数应举人,都是倒在这随心所欲、毫无规律可言的出题上的。陆辞则不同。他从来不会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运气,也不相信自己实力能比才华横溢如朱说、柳七等人来得强横,那他的依托,就是丰富至能临场不惧的应试经验,海量做题来训练做题思维和速度,模拟考场以适应环境的战术,以及琢磨人心的一点小技巧了。诸路州府监军的考试官人选一被朝廷定下,在人被通知的下一刻,就会护送入锁院之中,直到发榜,连家人都不得见,也就极大程度上杜绝了受人请托、舞弊的可能。从考试官人选确定锁院,到应解人引试日之间,还有那么一个半月的时间,被陆辞给充分利用上了。他通过搜集该人相关的文集和注疏,一来是复习,二来是判定其风格和喜好。哪怕资料不全,发行的时间间隔也不短,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强。陆辞注意到对方曾为中的试着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