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23 (第1/2页)
该做的一样不落,只是刨除不必要的繁冗枝节,将两天缩短到半天。总不能因为他的“高效率”就各种挑毛病吧?决心既下,坐上皇位的第一天,桓容就发挥简洁高效的工作作风,诏书简单明了,宦者宣读时都有些不习惯。“改明年为太元元年,大赦天下。”整道圣旨只有一句话,满打满算十二个字。群臣都有点懵。这和三省草拟的内容很不一样,简洁得过分,几乎砍掉了九成以上。桓容不以为意,一句话能解决的事,非要扯上七八句纯属浪费时间。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,生命十分珍贵,他要做的事很多,没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扯皮。改元之事确定,桓容又拿出第二份圣旨。内容一样简练,奉司马曜为陈留王,不移临海郡,改留建康。除旧国,司马氏诸王皆降为侯,不留虎贲,仅留护卫十人,不日还建康。诸郡公主降县主,逝者不改封。“追尊先君为宣武皇帝,尊母为皇太后。”“封叔父豁为南平王,叔父冲为寻阳王。”除桓冲和桓豁,桓容未再封桓氏族人为王,几个从兄同样没有。按照桓冲和桓豁之意,晋初司马氏防备大臣,分封诸侯王,令掌兵权,这才有了之后的八王之乱。虽说贾后才是导火索,但诸侯王掌兵才是根源。如果没有兵权,想乱都乱不起来。桓氏今日团结,不代表今后也能如此。从士族摇身一变成为皇族,身份地位发生转变,难保人心还能如故。桓豁和桓冲屡经世故,官场战场走过,深知人心叵测,明白其中厉害。故而,在桓容登基之前,两人先后遣人送来书信,请他务必谨慎行事,纵使顾念族人,也莫要大肆分封,以免酿成隐患。“纵要封爵,也当以战功和政绩论。无功无能,得一闲职足矣。”如非担心桓容刚刚登基,尚且立足不稳,也没有可以完全托付信任的领兵之人,桓冲甚至想交出北府军。这绝不是演戏,完全是性情使然。历史上,桓冲就曾不计前嫌,大力帮助谢安。现如今,换成自己的亲侄子,更不会有太多的迟疑。知晓两位叔父的想法,桓容既有感慨又不免叹息。斟酌许久,从两人的角度出发,写成一封回信,郑重告诉两位叔父,他们担心的事不会发生。并在字里行间透出,他有志统一南北,待事成后,必会进一步开疆拓土。到时候,不怕没有地方可封。总之一句话,不要仅着眼于现在,要放眼于未来。东晋这点地盘算什么?他日扫清贼寇,纵横华夏,陆地海上同时出拳,需要驻守的地盘绝对小不了,怕是人手还会不够用。“族人要用,王谢等高门一样要用。”在信的末尾,桓容还透出一个意思:两位叔父正当壮年,无妨多生几个孩子。到时培养成才,正可接父兄衣钵,为汉室出力。见到这行字,桓豁和桓冲半晌没说出话来。以为自己理解错误,以桓容的为人应该不会如此“不着调”。可翻来覆去再看几遍都是一样。最终,两人都是放下书信,叹息一声,摇头失笑。对于这个侄子,再次有了新的认识。桓石虔和桓石秀接到亲爹书信,前者迅速写成回信,表示对这个决定没有任何异议。事实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