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38 (第1/2页)
五年,具实记载北伐经过,废帝之因,对桓大司马多有批驳,无半分讳言。文章传出,世界人如何评价不论,桓大司马实是怒不可遏。郗超亲自过府言说厉害,孙盛油盐不进,长袖一甩,坚持尊重事实,不肯曲意逢迎,直接将郗超轰了出去。“昔太史公固笔史,方有鸿篇成文。桓元子跋扈蛮横,我亦非懦弱之辈!”简言之,有能耐你来啊,老子不怕死!桓温怒上加怒,你和谁老子呢?!当即命人将孙盛的儿子抓来,一通威言恐吓,后者没有亲爹的勇气,只能唯唯应诺,答应一定说服亲爹,将文章重新写过。“孙盛不肯曲笔,孙潜携子跪于前,仍是不愿松口,言史家书法无可擅改,竟至拂袖离去。”事发时,贾秉恰好在建康,知晓事情的详细经过。“其后,孙盛更将文章修改抄录,命人送去北地。”说到这里,贾秉语气微沉,明显不以为然。“晋同胡寇势不两立,大司马功过无论,北伐两捷不假。其书大司马之过,虽具实情,然言辞过激,宣扬君臣不睦,无异涨胡贼气焰。”“此文传扬,于国无益。”站在各自的立场,不能说孙盛有过,也不能说贾秉无理。孙盛追求事实,不肯曲笔,的确令人佩服。但他将文章传到胡人手中,无论从那个方面看,都有些欠考虑。哪怕事实如此,大家也都知道,终归没有摆上台面。坚持事实值得钦佩,偏派人送去北地,而且时机不对,落得被苻坚讥嘲。桓大司马名声不好,晋室的名声就好听?自家人打架,胳膊折了藏在袖子里,不好让外人看笑话,遑论是意图吞并华夏的胡人。桓容摇摇头,叹息一声,“所以秉之才做此记录?”“然。”贾秉点头。“孙盛刚直不改,不肯曲笔。孙潜慑于大司马之威,为保全家门,取得孙盛手稿私下修改,模仿笔迹散于建康,并亲自送至大司马前面,言是其父手笔。”事实怎么样,彼此心知肚明。桓温不可能真举刀杀人,要的不过是个台阶。有了这篇新文,正名打嘴仗的事自然有人代劳。“孙盛所著原文,仆曾经看过。文采非凡,确是佳作。”贾秉道。“凡涉及大司马章节,少有赞誉之言。明公亦被大司马所累,被指以仗势倚权,军中逞威,夺部下之功。且无念亲情,无忧孔怀,有jianian枭之相。”桓容无语了。任谁被这么骂都不会开心。如果背后骂几句也就算了,大张旗鼓抄录散布,闹得世人皆知,难怪渣爹要暴怒,神仙都会窝火。“孙潜改过的文章,是否有涉及我的内容?”“有。”贾秉点头道,“照录原文,一字不改。大司马亦未责问。”桓容:“……”渣爹果然够渣!敢情骂自己不行,骂别人就没关系?!“明公无需担忧。”贾秉淡然道,“于今乱事,有jianian枭之名未必是坏事。纵观历代开国之君,可有仁慈之名?”夏商周太过久远,从春秋战国到亲王扫六合,从楚汉之争到魏蜀吴三分天下,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开国之君都和“仁慈”不沾边。刘皇叔属于特例。桓容捏捏眉心,回想先时的水煮活人、喜食生rou,到如今无视亲情、有jianian枭之相,他和好名声真心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