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士_分卷阅读85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分卷阅读85 (第2/2页)

br>三国之后,曹魏复立洛阳太学,大体上沿袭汉制,仍不分士庶,想要继续延续洛阳太学的辉煌,为朝廷选官提供人才和便利。

出发点是很好的,但是却没能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曹魏时期的社会已与汉朝有了很大的不同,世家门阀骤然崛起,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、足以抗衡皇权的特殊群体,他们世代有别与众,已经习惯了自己高人一等,根本不想和寒门在混在一起。

当然啦,这些高门给出的理由,肯定不可能是“我就是看不起你们这些乡巴佬”这种槽点满满的话,而是扯了一层寒门基础差、与世家子弟的起点不同、难以一起接受同等教育的遮羞布。

世家子弟耻与寒门为伍,多读家学,很少再有人去就读太学,官学名存实亡。

等到了司马晋时期,晋武帝想重振官学。作为一个脑洞帝,他为了解决学校有名无实的情况,就于咸宁四年,在洛阳太学之外,又另设了个国子学。对世家子弟表示,表示既然你们不想读太学,那就都来读国子学吧。

晋朝的社会就这样渐渐形成了中央官学的双规制度。

大家默认了一个潜规则,世家高门、五品以上官僚的孩子,去读国子学;寒门地主、六品以下官员的孩子,只能选择太学。

历史上,晋惠帝痴傻,朝政被贾南风、诸王以及世家出身的大臣所把持,他们干脆就直接把这个略带歧视的潜规则,变成了明文规定。你再有才又怎么样?只要不是世家,那就对不起了,我们不带你玩,打死不带。

这为以后的历朝历代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,长达千年之久。

明文规定的歧视,和潜规则里的歧视,虽然都是歧视吧,但很显然前者的杀伤力更大。

好比这让世家的权利进一步扩大,给高门子弟造成一种,反正无论如何我都能上官学,都能当官的人生错觉,那他还努力什么呢?想不懒惰都不可能;也好比,以前没有明文规定时,遍地世家的国子学,就像是吊在寒门眼前的一根胡萝卜,让不少甘于忍耐的人觉得,他们没有进国子学,只能说明他们不够优秀,不够勤奋,而不是制度有问题。但是当他们被明明白白的告知,你再优秀、再努力也没有用……这种进身无望的绝望,会让不少人开始琢磨“另辟蹊径”,好比另投明主,造个反什么的。

历史上的西晋,就像是个不断添加各种矛盾的火药桶,只缺一根火柴就拉着所有人陪葬。

如今的西晋嘛,司马衷还没上位,晋武帝余威犹在,所以矛盾还没有那么激烈。晋武帝也已经在有意识的控制这种阶级的不稳定,觉得不能再任由国子学和太学这么对立下去。当然,他还没有什么人人生而平等的伟大情cao,他只是觉得朝堂上的世家权利太大了,他要扶植出一个政治团体来与世家玩平衡游戏。

那么,这个团体从哪里来呢?晋武帝这才从记忆深处挖出了曾经煊赫一时的洛阳太学。

日趋年迈的晋武帝,有着很多老年人都会有的毛病,倔强,小孩子脾气,说风就是雨。他商量也没商量,就一拍脑门的在朝堂上提出了要对国子学和太学现状进行改革。

但是,全天下不止晋武帝一个聪明人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