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136 (第2/2页)
,江宁县徐秀的那封可谓是来的恰到好处。许多原先心中早就有的想法,顺势连贯在了一起,也提醒了他们,这是一个十分自然,却又合情合理合法的一个好政策,顶多争吵些日子,可争吵,又是他们最不会惧怕和嫌麻烦的事情。事实上,本身由一个七品小官提出的说法,实难激起风浪,可当广东右布政使吴廷举上本后,一切就都不同了。一名三品高官,封疆大吏上本,谁都不可以无视,就连徐秀那个藏在公文堆里的奏本也被一同起了出来。随后都御史陈金等人,连本提交了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可一项十分重大的国策终归需要慎之又慎,想要那么快出台,也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。有赞同的,自然也有反对,反对的理由很假大空,天朝上国在乎蝇头小利,岂不被人笑话。笑话归笑话,能够拿到口袋里的银子最为重要,自然也成了另一派的观点。国朝官员的脾气,如果放在整个历史上,那也可以算是又臭又硬了,两派对吐口水,打口水仗,一时间弄的内阁也不好轻易表态,只好等事态稳定一些,再从中调和六部。可心中,倒也记住了这个风波的源头,江宁县知县,徐秀字峻嶒。有人谓之不知深浅,有人谓之不识时务,也有人谓之实为良方。对他本人是福是祸,却也不好多说。姑且不表朝廷对于市舶司收税的事情纷纷议论。且说东南的旱灾已经宣告歉收。待到八月秋收,原本喜气洋洋的农户们均是愁云惨雾一片。任谁看着往日里韧性极佳,金色农田的水稻,现在根本不用去用力,稍微碰触就会化为碎屑,心头都难以接受。佳木枯萎,农田衰败。笼罩在江宁县上空,甚至东南上空,都是一个压抑的气压。“乡亲们。”徐秀站在一尺见方的土台上,周围,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乡民。听到他的呼叫,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。看着一张张沮丧的脸,徐秀都有点受到影响,满面黄土使得他身上也是风尘满面。可如今不是陪着他们愁眉苦脸的时候,而是动力和希望。气沉丹田,用气发声,才好将声音打的足够远。这是学戏的基本功,早先年戏台子上可没有麦克风,但全场都能听见台上唱的什么,就是这个道理。“乡亲们。本县是江宁县徐秀,特来看望大家。近日里旱情严重,许多老百姓都歉了收,佃户交不出租子,自有的,也没的着落……在这里,本县跟大家保证,天灾是难免的,只要我们能够把目光向前看,没有什么是能阻挡我们的,本县已经连休数本上表朝廷,必然有说法的,请大家耐心……”一番话又白又俗,可是徐秀只能这么说,这才是农民们最需要的说法,而不是假借慈悲,假大空。可谁也不是白痴,小农经济的乡村看重眼前利益比较多,若无有,难以服人。是以徐秀安排人张贴告示,言道目前先不进行田赋收取,一切等朝廷安排,延后处理。至于地主人家,徐秀早已经连哄带吓,强硬的要求他们减免一部分。付出的代价注定很大,可没有比眼下的稳定来的更重要,至于地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