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妃起居录(重生)_分卷阅读86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分卷阅读86 (第2/2页)

天威,忽然昏厥过去,引发了一小阵sao动。



    但那声响也很快就平息了,那道士像是个破旧的麻袋似的,被戍卫在殿前的金吾卫利落地拖了下去。



    风在高台上盘旋呼啸,谢守拙垂着头恭谨地站在那里,静静地等候着。



    不知道过了多久,有金吾卫上前来,重新搜查了他的衣衫里外有没有藏着凶器,连髻上的簪子都没有放过,仔细地查过一遍之后,才示意他可以过去了。



    赤着脚的宫娥柔软的足底走在地上丝毫没有声响,手中提着青玉雕成的莲花宫灯,引他从侧门进入殿中。



    重重叠叠的青色积雪纱帐幔随着穿堂的风飞舞翻卷。



    广阔而深邃的大殿中央,立着一尊高大、厚重的青铜丹鼎,流水似的白烟从上方的鼎口涌动,又沿着鼎壁倾泻而下。



    大燕朝的帝君就盘膝坐在铜鼎前方的蒲团上,微微合着眼,面上的神色在垂落的轻纱遮掩下难以窥视和揣摩。



    谢守拙微微屏息。



    引路的宫人像忽然出现时一样悄然地退了下去。



    他伏下身去,感受到庆和帝的平和而淡漠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。



    数代以来,燕朝君王对佛道的态度一向亲而不狎,皇帝本人表现出对宗教的信仰,是从世宗天授皇帝开始的。



    庆和帝年轻时也曾态度淡薄。



    但自从庆和七年,羌人险些再度叩关而入之后,皇帝就开始逐渐地亲信起道士来。



    这种亲近,在庆和十八年之后变得尤为鲜明。



    十八年秋,皇帝不顾中书令的一力劝阻,征发民夫十万,在宫内筑百尺高台,亲为拟名“升龙”,又于台上起大殿,为日常听经、悟道之所,其形制之轩伟富丽,直逼皇宫主殿太极殿。



    ——当时的中书令,还是谢守拙的祖父谢正英在位。



    谢正英致仕之后,中书令之位就此空悬。



    庆和十三年,谢守拙连夺壶州小三元,九月北上千里,拜入还真观观主、北地道门大能度玄上师门下。



    庆和十八年,谢正英劝阻皇帝不成之后,亲自到还真观中见了谢守拙。



    谢守拙将额头抵在问仙殿冰冷的泥金地砖上,比镜面还要净洁光亮的地面映着他一双沉黑色的眼睛。



    他在与自己的漫长对视里,敛去了那一点秘而不宣的不甘。



    “还真观小道谢守拙,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


    上首传来的声音温和而不辨喜怒,道:“平身。”



    谢守拙挺直了腰,跪坐在地上,微微垂着眼,重新谢恩。



    也许是他罕见的年少吸引了皇帝的注意,庆和帝的目光在他身上扫视了片刻,才嘉许似地道:“卿家青词写得甚好。”



    皇帝略略抬了抬手,止住了年轻的道士要再次伏身谢恩的动作,问道:“朕观卿家甚是年少,缘何不取个功名在身,反而遁出方外?”



    



    



    第62章



    ※



    皇帝的话问得十分平和,谢守拙却觉得背后渗出微微的汗来,无声无息地湿透了中衣。



    他恭谨地再叩首,调匀了呼吸,才静下声缓缓地道:“昔小道在家中时,也曾读圣贤之书,取功名二三,而心中时常有憾……时明主临堂,群贤在朝,而天下人中,犹有抱恨不驯之辈……”



    “臣欲以身赴道,惟愿吾皇可垂衣拱手,而治盛世太平。”



    少年人声音沉稳和缓,词句之中却仍犹带些飞扬锐意,一段话的工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