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江都 (第1/1页)
江都
十八年前,结束了百年纷乱的楚二世而亡,当时的两个皇子弃洛都南下,在江都建立了南楚。
之后弟杀兄谋权篡位,成了南楚的第一任皇帝。
这是人尽皆知的事。
“南楚皇帝周业在半年前已经传位于他的儿子周平,他与萧妃移居了温泉宫,虽说做了太上皇,但是诏令皆温泉宫出,周平的帝位名存实亡。议和之事虽说由周平负责,实际的决断还是周业与萧太妃负责。
“我等议和的最终目的并非为那一两座城池,若是能够兵不血刃收复失地最好,如若不能便需要摸清江都城内的形势,徐徐图之。”
乔蘅话只说了个皮毛,皇帝沉吟片刻,不再询问她。
朝臣无事启奏,皇帝便挥挥手,下朝了。
乔蘅离开宣政殿,却并未走远,待朝臣走得差不多,便见皇后身边的侍女前来。
“请少卿娘子前往丽正殿一叙。”
殿内,皇帝与皇后相对而坐,等乔蘅行礼过后,皇后挥手赐座。
皇帝呷了口茶,“方才宣政殿上,卿何故不肯直言。”
“陛下恕罪,臣始终疑心殿上有人与南楚藕断丝连,所以不敢直言。”
“这么说卿是有十分重要的消息了?”
乔蘅起身,向帝后叩首,“臣与南楚的萧太妃曾是闺中密友。”
帝后愕然,皇后皱眉,再问,“蘅娘,你想清楚了再说话。那萧太妃真是你认识的那个人吗?”
“千真万确,当年北曲之祸还未发生,南都陆氏的郎君有意求取萧家唯一的女儿。当年我奏洛都旧曲,以舞为和的便是卓君。”
提起旧友,乔蘅不免哽咽,强压下悲愤的情绪,继续解释:
“卓君是萧妃的真名,她当时已与南都陆氏的公子定亲,萧家恐被北曲之祸牵连,匆忙将卓君嫁去了陆氏。之后……”
皇帝冷哼一声,“他周业弑父杀兄,君夺臣妻这种事情于他而言又算得了什么。”
“如此说来,萧卓君应当恨透了周业才是。”皇后垂眸,“你是想从她处着手?”
“臣与卓君是自幼的情谊,她性子活泼烂漫,却也是十分坚忍,绝不可能就此屈服。”
“可当年北曲之祸,你家获罪,她却安然无恙,你心无怨怼?她难道敢就此相信你吗?”皇帝冷言反问。
“北曲之祸,不过是周业想要除掉我家的借口,我只忧心她受我连累,怎么会怨恨。我如此,卓君亦如此。”
皇后感叹,“十年已过,时过境迁,难为你竟如此坚信金兰之谊。陛下,我看不妨让她一试。”
“江都之事交由你全全负责,如何行事卿自行定夺,只两个条件,一不可独断专行,二不可只做一手准备。”说罢,皇帝起身。
“朕还有政务,你再陪陪皇后。”
乔蘅与皇后恭送皇帝离开。
皇后有意留乔蘅用午膳,只是今天她第一日去鸿胪寺上任,不好太迟,只能拜别皇后。
鸿胪寺是专理外务的府衙,为首的鸿胪寺卿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先生,前朝的时候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公务了。
明眼人都知道乔蘅先下任职鸿胪寺不过是为了她出使江都有个名头,真正与外族交往的事务她是不会负责的。
但是不免有人视她这个空降的上司为眼中钉。
她刚踏进鸿胪寺的大门,就有人讥讽。
“没想到为官这么多年,居然有和女人共事的一天。”
乔蘅眉毛也不抬就念出了那人的姓氏官职,“长主得到太上皇恩准在宣政殿议事已经有八年,章主簿是今日才知晓吗?”
“还是要早些习惯,这种事日后只会越来越多。”
乔蘅暗指他对长主不敬,那人脸青一阵白一阵只能悻悻地低头,不再言语。
能做官的基本都是人精,乔蘅背靠长公主,谁还敢再惹她。
剩下的同僚过些日子便要和她一起去江都,要在她手底下当差,自然也是客客气气的了。
午间皇后传召,鸿胪寺无人不知,下午消息便传开了。
有清楚中间利害的免不了感慨一句,长主一派愈发势大了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