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玉簪沉(上) (第7/8页)
轻,有些沙哑,再睨向我时,目意悠悠转冷: “路上我不想打你,你等着到了朔北的。” 我当然不会听,她威胁不了我,我的脚已然很疼很疼,每一步都仿佛行走在刀刃之上,难道还有比心死更可痛可惧之事么? 四、女奴 我们抵达朔北时,那里正是隆冬,空中已然飘起了大雪,千里冰封,那是我在故园临安不曾见过的景象。父亲被分去宁武将军府为将军牧马,我和母亲则被送去厨房帮厨、烧火,知白还小,便跟着我和母亲一道。 为我带知白念书的事,我以为母亲一定会狠狠打我一顿,可是母亲就像全然忘记了一般,她终日忙忙碌碌,夜里还要替主家做针线,她变得更加寡言,不过饶是再忙,她总要抹一把灶灰涂在我脸上,防止我再被强人侵侮。事实上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日里,我也诚然没有了温书的闲暇,我需要帮忙一直烧水、灌水、清洗盘盏、四处跑腿……只要厨娘们喊“阿音”“阿音”,我就需立刻赶去搭把手,出了半点差池,又或是迟缓了些,都会挨打。 朔北没有紫竹,她们打人用一种叫做胡枝的细藤,教人卷起胫衣,褰着裳摆,将细藤一下一下抽在妇人的小腿肚上,府中下至与我一般大的小女奴,上至头发话白的老嬷嬷,只要卷起胫衣来看,腿肚上定是一道道新新旧旧的藤伤,冬日里挨了打,我也会学她们的法子,捻一把雪敷在伤处细细地揉开,以此来消肿。 不仅那些资历比我老的厨娘嬷嬷们会这样打我,母亲也学会了这样打我,且较从前打得更狠,也更频繁。有时我竟怀疑我到底的她的女儿,还是她的仇人。也许是我笨手笨脚常常带累她,又或者只是因为我总提及临安的旧事教她心烦……事实上,许多时候我都不晓得自己为什么挨打,娘打女儿,似乎是天经地义的,并不需要太多理由。只要她抄起藤条,那些有女儿的仆妇们都会帮她拽着我,起初我还会挣扎、哭闹、咬人,直到有一回动静太大,管事的罚我去雪地里跪着,母亲没有为我求情,直到我冻得昏死过去,将教人给我拖了进来。后来我不哭不闹,也不咬人了,只会用阴冷的目光紧紧看着她,母亲总说我的眼光阴森得骇人,像一头喂不熟的野狼。 我开始喜欢避着母亲,心底里开始恨,却也说不上恨谁。 之后的三五年,母亲又陆续生下了一儿一女,男孩叫做寄奴,女孩叫做兕子,都没有取正经的学名。还记得寄奴出生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,父亲回不来,也请不来人接生,母亲便教我烧水,将巾子打湿咬在嘴里自己给自己接生,我和知白蹲在榻边守了一夜,破晓时听见婴孩啼哭,母亲教我摔了个碗,拿碎瓦割了脐带。 我看着那一张张新生婴孩的熟睡的脸,总想趁着无知无觉将他们掐死,我不晓得父母为什么还要将他们带到世上来,我与知白跟着他们吃苦,难道还不够么?可是当我真的用手掌的虎口锢住他们的脖子,惹得他们嗷嗷啼哭,又觉得实在难以下手,他们的哭声惹来了母亲,这时母亲便不再拿藤条抽我了,而是会挥着门闩将我赶出去。 年复一年,知白也到了可以和父亲一同牧马的年纪。知白七岁时跟着父亲去了马场,平日里他们牧马,将马匹当做主子一样精心服伺着,春日雪融后便常常被派去垦荒,到了秋冬则要领命去猎来主家需要的狐皮、熊胆。知白去到马场不久,便被将军家的小公子看上,做了贴身的骑奴,从此便很少回来与我们团聚。 我再次见到知白的时候,他已经长成了一个沉稳的少年,昔年稚童皙白的肌肤已然晒成了麦色,我抱住他轻轻抚着他的发顶,问他过得好不好,想不想家,俶尔便抚见了他颈后的伤痕,我双手颤抖地剥开他的衣领,听着他微笑着对我说出的谎言。听说对待他们对待这些做骑奴的男孩子们更为残忍,日益效法起长城外放牧的蛮子们使起了马鞭。 我看向寄奴,我在他兄长的身上已然看到了他将来的身影,他也一日日大了,渐渐长到了知白初到朔北的年纪,我再也没有机会掐死他了。 兕子出生时,母亲将将年过三十,皱纹也缓缓爬上了她的面容,她似乎褪却了青年的燥烈同戾火,渐渐变成了一个温蔼平和的妇人,尤其是对兕子,兕子三岁以前,母亲都将襁褓绑在背上,走到哪里带到哪里,饿了便放下来抱在怀中亲自哺乳,她一哭,母亲就晃着她,唱着学来朔北的民歌小曲哄她。 “哦,囡囡乖……不哭……” 我是乳母和养娘们喂大的,没有吃过母亲一口奶,小的时候,除了缠足那几年,她也不爱抱我,我们在临安时,她从不唱歌,如果我学着女婢们唱的山歌渔曲哼了两句调调,就一定会挨巴掌。 弟妹出世以后,那以后,母亲倒也不很打我了,只是不知何时她看向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