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197 牵一发而动全身 (第5/5页)
们的脑子都是怎么长得,这么多想法。” 龙卿只是指了指自己的眼睛:“看的。” 县令深意的看过来。 “大人可听说过一句话,秀才不出门,尽说天下事。” “这话我知道,听着是称赞秀才学问高,实则是讽刺秀才只会拜读圣贤书,对天下大事基本属于道听途说,高谈阔论,放到实处都是纸上谈兵。”师爷想起来这句话的意思,对大家解释道。 “正是如此,我们虽说出身低贱,但至少我们所谈之事皆在陇亩,也就是说这些事是我们亲眼所见,亲身经历。而大农令等人,他们本该关心农事,可整日坐在内室中,即便去看也是停留在城池内,如此又如何知晓陇亩之事?更别提改进增产了。” “你说的我也注意到,像钦差大臣过来治理灾情,也是在县衙中听我等述说情况,而我以前……”县令惭愧的垂下了头,若非这次火烧眉毛,以他的习惯就是坐在县衙里,听各方村长和官吏报道,再拍拍脑袋选个法子。 县令夫人听的津津有味,这会儿看着自家这位一心拜读圣贤书,整日君子之称的夫君这会儿羞愧的低着头,感到有些滑稽。 “大人若真想办事,不得亲自去看,只在内室中听别人说是无法得知真相的,还容易受人蒙骗,继而出大问题。不怕大人耻笑,当初大人叫我整理救灾需要的器具,实则我并不懂,我虽生在农家,但基本不着厨房,连一个人要吃多少粮食都搞不明白,沈孺人这方面就很清楚,所以那些账目也是沈孺人整理的。”龙卿举例了当初让沈清茗代办的事。 “所以你们便是这样做的,你们长期生活在民间,发现平民出行只有板车,你便想着改进,继而造出踏车。发现马车震荡,你们又改成悬吊的。发现亩产低,土壤肥力下降,你们又提出轮耕养地制。发现畜牲只吃粪不长rou,你们又想到要以粮食去养殖。看到纸坊的产量不足以满足所有人需求,你们开始打脱离人力的主意。” 龙卿点点头。 “夫君,以两位孺人之鉴,以后还是要多去四处走走,多看看,不然呆在内室中是做不成大事的。”县令夫人也旁敲侧击的插了一句,有了两位孺人给她撑腰,她在夫君面前似乎有了些底气。 “有点道理。” “不过说到底我们谈的只是陇亩之上的事,而我们也只是两个普通人,而当今天下是皇上的天下,万事皆由朝廷把关,但现在大多官员从读书开始到进士及第,基本都是一心拜读圣贤书,就连最后考试的策论怕也是考的为官之道,而非具体治世,这无疑会造成一个大问题。大部分选拔出来的官员并不务实,即便有务实的心也不知具体情况,有心无力,一旦出现问题,满朝文武可能连一个具体法子都选不出来。拿农事来说,大农令本该把控天下农事,但连陇亩都没下过,如何改进增产?太史令本该通晓全国水利,然都不出来走走,怕是一张地图都画不出来,又如何去因地制宜,改善水利?” 作为官员的县令最清楚科举选拔人才是怎么选的,务实能力甚至都不在考试范围,考试范围反而都是围绕着君主去的,自然无人了解陇亩之事了,甚至大部分读书人都不是出身陇亩之人。 “大人,改革非简单的一件事,种地要改,畜牧要改,百姓要改,制度也要改,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。”龙卿清了清嗓子,严肃道:“若只盯着亩产,即便增产了,朝廷提高赋税,增产的粮食都缴上去了,那依旧没有足够的粮食来维持畜牧变革,或乡间的土匪恶霸无人管理兼并土地,也会影响产量,这不是一亩地增产的事,是全国的大事,需要朝廷鼎力相助,这里头就是大人的领域了,我是一点劲都使不上的。” “我是清楚了,你们做这么多事,但效果好不好都有一个关键前提,整治朝纲。”他似醍醐灌顶般:“倒也不是不行。行,我答应你,我会向陛下谏言改革科举,以后策论要综合考量进士的云游经历,鼓励好男儿去民间走走。” “仆万谢大人。” 龙卿知道她的目的又达到了,不管能不能改革,至少尽力了,只有社会的整体产量提高,大家都有机会读书学礼了,她们的理想就又进一步了。 沈清茗一直旁听,知道自家那位看似温柔实则腹黑的淑女又暗暗向梦想迈进了一步,她突然很想抱住龙卿,很想和她亲热一番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